郑元庭,集贤学院林学专业122班学生,多次获得校级奖学金,2014年被推荐至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进行交流学习,现收到英国爱丁堡大学、雷丁大学等多个海外高校的offer。
循序渐进,开阔视野
林学作为我们学校的优势学科,给学生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学习资源。四年学习期间,郑元庭印象最深刻的是,大三的时候在学校智能实验楼做的关于山核桃成油基因的研究。为了做好这个研究,他一整个暑假没有回家,跟着团队,顶着烈日,去临安指南村采样,找到未成熟的山核桃作为实验原料。由于RNA容易降解,山核桃胚的RNA很难提取,因此采样结束后,他们常常要在实验室敲一个下午的山核桃,才能提取出RNA,做后期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就是这种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让他收获了更多的专业知识。就是凭借这种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他在本科期间,连续三年获得优秀学生奖学金和优秀学生文明风尚奖。在大三暑假,他参加中科院夏令营,获得了中科院暑期优秀实训生的荣誉称号。
除了专业学习以外,郑元庭对于英语的学习一直非常积极。入学初,他加入了学校里的英语口语协会,每天晨读英语,每周参加英语角交流。郑元庭现在仍记得,那时冬天清晨6点,自己踏着带雪霜的草地,在东湖边,对着朝阳和觅食的大白鹅,带领协会成员大声朗读前一天晚上自己准备的文章。
大一寒假,家住杭州的他,每天去浙工大自修教室背英语。大一下学期,郑元庭报名雅思,每天过着早上晨读,晚上上雅思课,蹭附赠的外教口语课的日子。大一暑假,留校复习雅思,恰逢浙江遭遇酷暑,寝室又没有空调,他每隔半小时冲个凉,保持高效的复习。郑元庭第一次雅思考试就取得了6分。出于对英语学习的热爱,他充分利用大学四年时间,积极参加各项比赛活动,在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之微视频英文作品大赛获得三等奖,在长江三角洲辩论公开赛中获英语组三等奖。
赴海交流,涉世独立
郑元庭曾于2014年作为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农学学科本科生交流项目的推荐候选人,被学校派去交流学习,这段时间前后加起来有两个学期之久。孤身一人在异国他乡生活,离开了家长的庇护和熟悉的环境,郑元庭的独立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高。起初,他为了更快地无障碍交流,更好地融入当地的生活,自己联系了一户当地的寄宿家庭,以便深入了解美国的文化。
相比国内, 国外的上课更有意思,不一样的上课形式,让他到很多额外的知识。在他求学期间,有一门课是讲转基因的,上课的时候,老师会以辩论和头脑风暴的形式,让大家来阐述转基因的好处和坏处,他不仅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讨论,下课后还回去认真查找各种文献,了解转基因的现状和遇到的问题,对这个问题做更加深一步的了解。同时,对于一个专业知识,老师还会邀请这个专业领域的很多专家来做客座讲座,每个专家都会从他们的研究领域和工作内容举出很多实际的例子。在美国交流期间,郑元庭有幸听过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斯坦福大学生物物理学家迈克尔·莱维特教授的讲座。这位教授的主攻方向是计算生物学,他提到计算机网络和生物科学结合的构想,给郑元庭尚未明确的研究目标提供了很好的引导方向。
虽然在美国学习的日子比较紧张,不过郑元庭仍旧能适应这样高强度的学习,不同于国内布置的作业,国外的每门课几乎都需要写论文。论文需要学生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章,了解相关背景。郑元庭直言这是很不一样的学习方式。
摒弃功利,衷于求知
郑元庭如今已经拿到英国爱丁堡大学、雷丁大学等名校的offer,但出国并非是他唯一的选择,他也想留在国内考研,之前已通过了中科院的面试。他认为,不管什么样的选择,他所追求的,都是继续深造,提升自我价值,做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不只是为攫取利益而生活。
大学四年,郑元庭积累了许多学习经验。总结自己学习的经验教训,他强调不要功利性做事,不能为了表面的成绩而忽视其本质作用;也不要急于求成,踏踏实实夯实基础才是关键。
作为一个喜欢汲取不同知识,关注新鲜事物的人,蹭课是郑元庭平日里不可缺少的生活元素。和其他专业的老师进行探讨交流,广交各种各样的朋友,实在是件乐事。据郑元庭回忆,在美国交流时,他蹭过深奥晦涩的哲学课。之前在学校里,他也蹭了不少课,印象最深刻的是健康管理专业的经络养生学。授课老师本身是中医,课堂上会直接进行把脉诊断,他也曾被当做“病例”,和其他同学一起更直观地学习。
“另一方面,要善于利用大学里的资源,除去所学的课程,我们还可以有其他的感兴趣的,有益的东西可以去探索。”在交谈的过程中,“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做事不要太急”是他不断强调的。虽然是理工男,但郑元庭很喜欢历史,会到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最近,他就在看《资治通鉴》。他觉得学科之间其实不存在所谓的界限,追究到底,历史和生物科学是能相通的。“大学不只是学知识,更是学做人。”郑元庭如是说道,“我们可以通过听讲座,阅读,学习不同的课程,学到很多东西,交到更多朋友。”
虽然术业有专攻,但是相通的,是情怀。